上海知识产权律师-上海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|知识产权纠纷|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|著作权律师|商标权律师|专利律师|电子商务纠纷|钟涛律师 15800502572's Map

发表于:2012-2-29 浏览:257 作者:钟涛律师 来源:上海知识产权律师

关键字:从营收百亿到负债破产 唯冠的二十年兴衰

描述:从营收百亿到负债破产 唯冠的二十年兴衰 深圳唯冠是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。唯冠国际曾经是全球第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,产品销往50余个国家。然而,这家1989年成立,2006年达到企业繁荣顶峰的企业,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“洗礼”,2010年被法院颁令破产。

2月16日,网易财经来到深圳唯冠的厂房,发现大楼已是破败不堪,并且早已被法院查封,目前只有一位保安人员看守。该保安告诉网易财经,现在整栋大楼已无唯冠员工上班,只有部分人员在清理破旧的办公用品。

  深圳唯冠是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。唯冠国际曾经是全球第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,产品销往50余个国家。然而,这家1989年成立,2006年达到企业繁荣顶峰的企业,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“洗礼”,2010年被法院颁令破产。

  不过,这家已经倒闭的公司深圳唯冠,现在正在上演着一场“蚂蚁撼大象”的商业故事。唯冠起诉侵犯商标权的美国苹果公司,如今在中国大陆或面临着要么改名,要么斥巨资买深圳唯冠授权的困境。故事的结局,将会在2月29日iPad商标权终审后逐渐见分晓。

  满目疮痍的深圳唯冠

  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对网易财经说,唯冠在2008年以前的经营还比较红火,是个有好几千人的大厂,但2009年后似乎慢慢就不行了,不再扩招了,并且原有的员工也大幅裁减,后来就听到了它破产的消息。

  网易财经在深圳唯冠厂房现场发现,大楼已是破败不堪,并且早已被法院查封,目前只有一位保安人员看守。该保安人员告诉网易财经,他也是在唯冠破产后被调到这里看守,现在整栋大楼已无唯冠员工上班,只有部分人员在清理破旧的办公用品。

  唯冠大楼大门紧锁,大门两旁的盆景已显枯萎,看来已是多日无人打理,网易财经问保安人员能否开锁上楼参观,保安人员摇了摇头。

  在深圳唯冠厂房背后一侧,一群人员正在处理一堆破铁皮及残旧的机器,这些人员说,他们对唯冠的经营情况并不知情,只是奉命前来处理这些废品。厂房背后另一侧,正如保安所言,部分人员不时从楼上扔下损坏的办公桌及其他木材。

  深圳唯冠的全名是唯冠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,是香港上市公司唯冠国际的全资子公司,也是其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,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,1994年进驻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。唯冠国际2008年的年报显示,深圳唯冠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,主要业务为制造及买卖电脑显示器、电视及电脑原件及配件。

  公开资料未能找到深圳唯冠在鼎盛时期的经营数据,不过,唯冠国际副总裁王明俊早在200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,作为唯冠国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,深圳晶冠科技(另一家子公司)及深圳唯冠在2004年上半年即实现出口4亿美元(以深圳唯冠贡献为主)。

  然而,这家一度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的显示器制造商,如今已是人去楼空,剩下的只是满目疮痍。

  网易财经从唯冠国际的公告看到,在2011年11月12日举行的拍卖中,唯冠科技及晶冠科技的生产设备及办公设备已由一位自然人以699.44万元投得。

  沙头角保税区海关的一位员工表示,唯冠已破产几年了,破产后和海关就再也没有业务上的来往。

  母公司唯冠国际的二十年兴衰

  是什么原因导致深圳唯冠的衰败?故事得从唯冠的创始人杨荣山讲起。

  杨荣山最早在台湾成立了唯冠公司,移师大陆前,台湾唯冠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,大多数台湾的IT企业面临着劳工欠缺、成本极高的局面,投资海外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出路。

  起初,杨荣山选择了印尼,但很快因为种种原因铩羽而归。紧接着杨荣山把目光转向了大陆市场,并选择了深圳作为落脚点,构建起了他的显示器王国。

  杨荣山先是在深圳的水贝工业区登记了他的第一个独资企业——唯冠电子深圳有限公司,当时的年产规模只有4万台。到了1995年,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,唯冠搬进了深圳盐田区的沙头角保税区,在这里,唯冠建起了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。

  1997年,深圳唯冠的母公司——唯冠国际成功在香港的主板上市,开始了跨越式发展。到了2006年,唯冠国际的利润达到了最高峰,截至该年的6月30日,唯冠国际实现净利润1.8亿港元,年收入则达到了161.78亿港元。

  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,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,产品销往50余个国家。截至2006年10月,唯冠公司在全球约有11,000 名员工 。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处分公司,在全球5个国家共计拥有7处生产基地。

  杨荣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了其雄心壮志,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唯冠的产值做到300亿港币以上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,导致唯冠国际最大客户宝丽来破产,欠款无法收回,公司经营由盛转衰,杨荣山的梦想也随之破碎。

  截至2007年6月30日财年,唯冠国际营业收入减少3.3%至157亿港元,净利润则减少29.5%至1.23亿港元;到了2008财年,次债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一路下滑,导致显示器产品面临价格下调压力,同时面板价格也出现下跌,息差拉开后集团的借贷成本上升。种种原因的合力下,唯冠国际虽然营业收入创出历史新高至174亿港元,但净利润却出现了6200万的亏损。

  到了2009年财年,唯冠国际的经营业绩继续出现大幅下滑,收入急跌74%至45亿港元,而净利润更是亏损了29亿港元。

  从唯冠国际2007-2009财年员工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其迅速的衰落。2007财年,唯冠国际共有雇员16000万名,2008财年降至10000万名,到了2009财年,仅剩下3000名的雇员。

  至此,唯冠国际已是回天乏术。2010年8月,杨荣山被法院颁令破产,杨荣山也辞去了集团主席职务,跟随其多年的多名董事相继离去。

  在唯冠国际2010年10月的一份公告中可看到,截至2009年9月16日,集团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8.66亿港元,其中38.34亿港元已逾期偿还,杨荣山担保的贷款总额为11.54亿港元;而集团债权人要求偿还的贷款为39.49亿港元及Hitachi要求支付专利权费用5868.7万港元。此外,唯冠国际旗下成员公司被入禀诉讼要求偿还的贷款额约15.84亿元。

  唯冠或借“iPad”商标咸鱼翻身

  “唯冠处在财务危机中,有人认为唯冠在利用这个机会,实际上我们只是根据中国法律维护自身权益。”杨荣山说,与外界传言相反,唯冠不是抢注商标,而是切实做产品。该公司早在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设计当时的“ipad”,并于2000年在香港举行了全球发布会。

  据了解,2000年,唯冠国际旗下的台北唯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,第二年,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大陆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。2009年,台北唯冠将iPad全球商标权通过苹果的一个壳公司英国IP公司以3.5万英镑转让给苹果。但深圳唯冠表示,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并不包含在转让中,台北唯冠也无权将其出售。

  此后,苹果与深圳唯冠开始了漫长的商标诉讼。苹果首先发难,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,要求法院判iPad商标专用权归自己所有,并索赔所受损失400万元。经过三次开庭审理,去年12月,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,驳回苹果公司诉讼请求。苹果不服,向广东省高院提起上诉,案件将在2月29日进行终审。

  而在终审前,双方均不忘争取舆论的主动,先是苹果公司2月15日出示了香港法院关于iPad商标权判决书,并表示唯冠拒绝履行与苹果达成的协议,而该法院已在这个问题上支持苹果。

  针对苹果的声明,唯冠2月17日回应称,iPad中国商标没有卖给苹果,是当年苹果公司承认的事实,双方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,而苹果法院对双方的合同纠纷没有开庭,苹果的声明并不成立。

  杨荣山2月17日还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称唯冠将在美国起诉苹果,认为“苹果不仅现在存在着侵犯唯冠在中国大陆拥有iPad商标的权益,而且在当年的交易当中存在着欺诈行为。因为当时英国IP公司是苹果注册的公司,当时商标交易时并没有说明。”

  不过,对于商标的价值,杨荣山表示,唯冠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说出过一个很夸张的数字,而网络上存在的各类数字都是猜测的。

  和君创业总裁、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纠纷代理人李肃在接受网易微访谈时称,现在赔偿的数字不只是唯冠来决定,因为唯冠的债权人8家银行已经在集中处理此事,但对于国外的诉讼是比较明确的,起诉苹果涉嫌欺诈,这个要赔20亿美元以上。

  李肃说,现在唯冠声张的是苹果在商标上侵权,法定的赔偿是不当得利的三倍,所以苹果侵权越久,赔偿越多,按苹果在中国大陆销售计算是100亿的不当得利,那最后的赔偿就可能是300亿。

  上述不管是哪个赔偿数字,都足以令深圳唯冠乃至整个集团唯冠国际“咸鱼翻生”。不过,终审结果如何,苹果下一步棋如何下,这些都需在2月29日后才逐步见分晓。不过,据了解,苹果公司的IPAD,在中国多家卖场以及电商那里,已经陆续下架。

   来源:网易财经 黎晓云


声明:上海知识产权律师网使用图片、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,用于非商业目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之,我们将立即撤换
上海知识产权律师咨询电话:15800502572 QQ:17281477 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707号生命人寿大厦2502室 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钟涛
上海知识产权律师 钟涛律师工作网站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12128号-12